欢迎光临青海省妇女网

百善孝为先

发布时间2014-03-26 09:04:16

    1980年4 月5 日,这一天对只有4岁多的徐雪莲是终生难忘、影响一生的日子。这天一大早,徐雪莲的父亲,海北州红旗煤矿采煤队队长跟往常一样,带着20 多名工友到井下作业,习惯性地拿起钻头,开始打炮眼,谁也不知道,危险正悄悄向他逼近。突然,一声巨响,眼前的世界坍塌了……井下发生了冒顶事故,当工友们奋力从堆起的煤山中“扒”出徐雪莲父亲时,他满身血污、右耳被撕过半、左手被砸变形,昏迷不醒……
    在与死神搏斗了20 多天后,她的父亲总算保住了生命,但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后经几家医院诊断系胸椎粉碎性骨折,从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高位瘫痪,被定性为二级伤残。噩耗传来,她们一家如临灭顶之灾。
    一个月后,徐雪莲的弟弟来到了这个苦难的家庭,一个新生命降临,在别人家里将会带来很多喜悦和欢乐,可对于她们这个不幸的家庭和饱受痛苦打击的妈妈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负担。母亲还在坐月子,不仅要照顾刚出生的弟弟,还要伺候瘫痪在床的爸爸,还有年幼的徐雪莲……
    然而,在她的父亲瘫痪9年的时候,弱不禁风的家庭又经历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1989年,红旗煤矿改制,父亲的工资降成200多元,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和药费,这点微薄的工资,连家里的吃喝都无法维系。一次次的不幸,将她们这个经历了诸多风雨的家庭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就在这个时候,身在江苏老家的爷爷因车祸住院,并发来了病危通知书。父亲啜泣自己不能去看望自己的父亲,更不能去完成自己应尽的孝道。徐雪莲的妈妈东借西凑,筹了点钱前往老家去看望爷爷,但从此便杳无音讯。
妈妈走了,父亲单位曾派人来照顾他,但由于高位瘫痪,照顾起来很费力,时间不长他们就走了,被派的人宁愿下井也不愿意伺候她的父亲。就这样换了4 次人之后,就再也没人肯来了。于是,伺候父亲、照顾弟弟的家庭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在了徐雪莲稚嫩的肩上。
那年,徐雪莲13 岁,她的弟弟9 岁。
    就从那年起,徐雪莲的生活变得和同龄人完全不一样。尽管照顾爸爸的日子很辛苦,可徐雪莲觉得为了自己的父亲,不后悔所做的一切。在她的记忆中,有许多小事至今难忘。
母亲刚出走时,幼小的徐雪莲每次洗衣服都很费劲,爸爸总是把洗衣盆拉到床前,帮她把最难洗的地方用右手搓干净。最困难的还是挑水,13岁的徐雪莲根本挑不起两个大桶水,只好一点点地挑,等挑满一缸水,肩膀已经是又红又肿,每当这时,爸爸含着泪一边为徐雪莲用热毛巾敷,一边说:“我要是能动就不会让你受这苦了。”
    卧病在床的徐雪莲父亲三十多年所经历的痛苦,是常人很难经受的。有一次,父亲感冒了,却不肯说一句难受的话,反而不断的安慰徐雪莲,催她快休息,别耽误上班,父亲面对痛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强,给了徐雪莲很多启示。她常常想,和父亲比起来,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又算什么呢?至少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记得有次父亲尿血,徐雪莲和弟弟都吓哭了,叫来邻居帮忙送父亲去医院,可他却坚持不去,说吃点药就好了,后来徐雪莲才知道,那是父亲怕去医院花钱。就在徐雪莲感觉最艰难、最无助的时候,父亲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支撑了她,让她坚持到了今天。父亲还常常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好人,好人就要多做善事。瘫痪在床的父亲教会了徐雪莲善良和坚强。
    至今,徐雪莲还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叫“我的爸爸”,她只描述了爸爸的长相和举止。看着同学们写到爸爸带他们出去玩的情景,徐雪莲心里只有羡慕,那种快乐与自豪的感觉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但父亲让她学会了做家务,学会了理发,学会了如何面对苦难,懂得了面对苦难之后感恩的生活。徐雪莲曾自豪的说:是父亲教会了她生活中的许多琐事和做人的道理。有这样的一个父亲,不是不幸,而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她想对父亲说,如果真的有来世,还希望做他的女儿,但希望父亲能健健康康的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现在,徐雪莲的父亲身体状况很稳定,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很多初次见到的人,都难以置信他是一个卧床31年之久的病人。
    这31年来所走过的路,对于徐雪莲来说既觉得漫长,也觉得短暂。是爸爸的坚强,以及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时刻感染着她,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也离不开曾经照顾过爸爸的母亲、姑妈,更离不开党、政府和许多好心人的帮助。
    1980年的4月5日,对于徐雪莲来说是一个不幸的开始,也是一个幸运的开始。如果那场事故没有发生,她的生命可能完全是另一个轨迹,也许能够在更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但不会拥有经历苦难后带来的坚强,有机会从生活的磨难中获得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不是房子、汽车、存款等物质财富,而是一生中难得的一笔可以滋养生命的精神财富。
    好人,善事,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世界更美好。而每一个人应该做的第一件善事,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恩人,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更谈不到做一个好人了,所以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