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海省妇女网

惠民为民办实事—我省群团组织开展“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述评之二

发布时间2012-04-18 13:40:00

惠民为民办实事—我省群团组织开展“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述评之二
作者:青海日报 出处:青海日报 加入时间:2012-4-18 浏览30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惠民为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办一件实事,就会暖一片人心,凝聚一份建设新青海的力量。

  有的放矢地办实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了解民意,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通过了解民意,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了了解民意,省总工会在“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活动中,编印了调研方案、访谈提纲、宣传手册,为每名干部印制了工作日志和民情日志。团省委把开展活动与春运志愿服务、关心困难青少年群体、帮助困难群众、慰问青年志愿者相结合,在新浪官方微博实时发布活动推进情况,开设“晒民情日记”话题,加强信息的交流与互动。省妇联把活动作为吹响“青海高原巾帼建功号”的有效载体,动员全省广大妇女深入了解民意,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创先争优。

  为了了解民意,工青妇组织真情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真切体验群众的喜怒哀乐,真诚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真实了解群众的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真心帮助职工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有了广泛的民意作基础,工青妇组织把群众所思、所盼、所需的事和政府想干、能干的事结合起来,所办的每一件实事顺民心得民意,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干部习惯于为民作主而不是由民作主,不顾群众是否需要,唱“独角戏”,单方面拍板决策,其结果只能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群众对这种所谓“实事”却并不买账。

  惠民为民办实事,还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创新惠民为民办实事的体制机制。

  工青妇组织在惠民为民办实事前,首先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重点、时间、内容、方式、组织、成果、要求等。在调研中,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把开展调查研究与中心工作、创先争优相结合,与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推动解决实际困难、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相结合,让调研工作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了。

  青海环境苦、欠发达,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结合实际,立说立行,主动作为,集中力量办一批实事好事,让全省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省总工会为民办实事时,根据千差万别的基层情况,各有差异的企业工作,哪项工作薄弱,就重点推进哪项工作。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苏宁深入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看望慰问遭受雪灾的职工群众,并代表总工会送去60万元补助金。各级团干部以务实的行动,良好的作风,服务基层,服务青年。共青团青海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甘德县组织了救助青少年物资捐赠活动,将一大批棉被、棉衣和棉鞋发放到孩子们手中。省妇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了对“两会”女代表女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留守儿童等的慰问活动,积极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活动和送政策、送岗位、送法律、送培训的“四送”办实事活动……

  全省工青妇组织所办的实事有很多,上述例子只能是挂一漏万。但这些实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一定要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每一个干部的第一信念、第一选择、第一行动,在保障基本民生上下功夫,着力推动教育、就业、文化、医疗卫生、群众住房、基础设施条件、扶贫攻坚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工作,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于肯不肯下真功夫、硬功夫。一方面,很多看起来是很复杂很艰难的事情,真正扑下身子干,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复杂,那么艰难。另一方面,为群众办实事,又不是很容易,这不仅需要干部有为民情怀、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还需要有办实事的能力,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变化,为民办实事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可见,为群众办实事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机制作保障,确保民情民意反映渠道畅通,落实督促扎实到位,持续解决好群众反映较多的就业、保障、住房、就医、就学、交通、公共服务、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多地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进而为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凝聚人心、智慧和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