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青海省妇女网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教育目标全面实现

发布时间2011-10-11 23:06:00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教育目标全面实现
作者:妇儿工委办 出处:省妇联 加入时间:2011-10-11 浏览346
 
妇女儿童教育情况是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规”)的重要领域之一,终期评估结果显示,妇女儿童规划教育目标达标率为100%,妇女儿童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妇女儿童综合素质明显改善。
一、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教育主要指标达标情况
10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妇女儿童素质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目标,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的原则,着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农牧区“两基”攻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与培训工程、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资助贫困生工程等工程”;着力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调整布局结构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力地推进了《青海省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青海省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实施,促进了全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绩显著。认真组织实施重大教育项目,调整和整合中小学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农牧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明显提高,教育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发生明显转变,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已显现出勃勃生机。到2010年,“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58%,比2000年提高5.35个百分点;其中女童为99.58%,比2000年提高6.49个百分点。小学女生五年巩固率达80.21%,比2000年提高11.31个百分点。初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102.6%,比2000年提高24.25个百分点,均已实现规划目标。
小学净入学率(%)
指 标
2001年
2005年
2010年
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
95.39
97.21
99.58
男 童
96.86
97.68
99.57
女 童
93.78
96.70
99.58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年 份
2001年
2005年
2010年
初中阶段毛入学学率
74.72
92.50
103.62
男 生
77.39
93.60
104.58
女 生
71.84
91.38
102.60
 
(二)高中教育实现了新发展。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地方筹措、社会融资和统筹资源、异地办班等方式,扩充高中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8.6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33.97%提高到70%,其中女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33.76%提高到69.04%,距70%的目标只差0.96个百分点,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年 份
2001年
2005年
2010年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34.96
51.32
70
男 生
--
50.77
71.05
女 生
---
51.90
69.04
(三)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到2010年,全省拥有幼儿园599所,比2000年增加398所,增长1.98倍;在园幼儿数11.2万人,比2000年增加4.82万人,增长75.72%。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2505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由2005年的68%提高到78%。
(四)家庭教育网络进一步健全。到2010年,全省共建立各类家长学校2100所,家长学校达标率达到70%,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专题讲座3700余场,累计培训家长200万人次,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五)女性识字率和实用技术普及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识字教学与功能性扫盲相结合,把扫文盲与扫科盲、脱盲与脱贫紧密结合起来,在充分利用好国家扫盲专项资金同时,积极鼓励筹措经费,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开展扫盲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省青壮年非文盲率有较大幅度下降,文盲率下降到3%以内。到 2010年,女性识字率达92%,青壮年女性识字率达95%。各级农牧、扶贫、科技、妇联等多部门协作,实施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示范、“阳光工程”等工程,大力开展了农牧区妇女实用技术培训。10年来,全省妇女实用技术普及培训280余万人次,实用技术骨干培训6万余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牧区经济发展。
 
农牧区妇女实用技术培训
指标名称
单位
2001年
2005年
2010年
实用技术普及培训
万人次
34
11.6
实用技术骨干培训
万人次
--
0.5
1.2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实施“两规”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学校管理水平总体不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较为陈旧,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总体办学质量不高;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严重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为落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两规”,切实把妇女儿童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妇女儿童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继续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宣传“两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切实将两规变成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实际行动,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教育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实践。重点加强教育方针政策的宣传,动员全社会秉承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更加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加大保障教育投入。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政策,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逐步解决公用经费补助和寄宿生生活补助采用最新统计学生人数问题,确保“普九”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增加的学生和寄宿生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落实提高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和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等政策。根据教育部要求,建立健全研究生资助政策。
(三)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不断提高农牧区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确保农村牧区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继续免费提供地方教材等辅助教材;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和非寄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补助标准。
(四)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集中办好一批规模化优质高中,解决高中教育资源紧缺和大班大校的问题。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各自治州及人口较多的县(市)府所在地要办好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普通高中,促进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均应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同时城市教育费附加要按规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农村牧区职业教育并逐步试行免费的办法。
(六)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积极推进高校产学结合。围绕我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按照社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择优重点建设的原则,加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高水平学科、特色学科建设。
(七)建立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以政府资助为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不断扩大受助生比例。采取国家、社会、个人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政策。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资金,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0